史威登堡神学著作
5175.当一个人死亡进入来世时,他的生命就像食物那样经历循环,先是被唇温柔接受,然后通过嘴,喉咙,食道进入胃,整个过程取决于他活在肉身时通过各种活动所形成的品性。一开始,绝大多数灵人被温柔以待,因为他们有天使和善灵的陪伴。这一过程以食物先是被唇温柔碰触,然后由舌来品尝以辩明它的品质来代表。含有甜蜜、油质和酒精成分之物的软食物立刻通过静脉被吸收,并被输送至体内血液循环;而发苦、难吃、又没有多少营养价值的硬食物则很难被分解,于是就通过食道被送入胃,在那里通过各种方式和强力行为被搅动和提炼。更硬、更难吃、更没有营养价值的食物被强力送至肠道,然后进入第一个地狱所在的直肠,最终被排泄出去,成为粪便。人死后的生命与此类似。一开始,他被保守于外在;因为他以这些外在过着文明、道德的生活,与天使并正直灵人同在;但外在事物从他那里被拿走后,就他的思维和情感而言,最终就他所关注的目的而言,他内在所具有的品质就显露出来;这些目的决定了等待他的生命,或说他的生命取决于这些目的。
10646.“因为耶和华名为忌妒者,祂是忌妒的神”表若拜别人,神性良善和神性真理就会离开。这从“忌妒者”和“耶和华的名”的含义清楚可知:“忌妒者”是指一个只允许自己,不允许其他任何人被爱和敬拜的人;“耶和华的名”是指藉以敬拜主的一切事物(参看2724, 3006, 6674, 9310节)。由于这是从主的神性人身发出的神性真理,所以主的神性人身就是“耶和华的名”在至高意义上所表示的(2628, 6887, 8274节)。神性真理是在天上的主自己,因为从祂发出之物就是祂自己。从神性只能发出神性之物,不可能发出其它任何东西;神性之物为一。由此明显可知,“耶和华名为忌妒者”表示主只允许祂自己,不允许其他任何人受到敬拜,因为唯独主是通向救恩的一切真理和一切良善的源头。主被称为“忌妒者”,是因为一旦别人受到敬拜,一切真理和良善都会离开。事实上,一个人通过来自主的良善和真理与祂联结;因此,一旦别人受到敬拜,这种联结就会中断,虚假就会取代真理,邪恶则取代良善。
祂之所以两次被称为“忌妒者”,即耶和华是忌妒者,是忌妒的神,是因为“耶和华”表示神性良善,“神”表示神性真理。在圣言中,凡论述神性良善的地方,主都被称为“耶和华”;而凡论述神性真理的地方,祂都被称为“神”(参看2586, 2769, 2921, 6303, 6905, 10158, 10617节)。由于当另一个人而不是主受到敬拜时,神性良善和神性真理都会离开一个人,所以祂两次被称为“忌妒者”。
经上说唯独主要受到敬拜。人若不知道对主的真正敬拜的性质,可能会以为主喜欢受到敬拜,渴望从人那里得到荣耀,就像一个为了得到别人的尊重而满足别人要求的人。如此思想的人对爱是什么样根本没有任何概念,更不知道神的爱是什么样。神的爱在于为了人和他的拯救,而不是为了祂自己而想要敬拜和荣耀。因为敬拜主并将荣耀归给主的人处于谦卑的状态;人自己的东西会离开处于谦卑状态的人;并且这种东西越离开,神性就越被接受;人自己的东西或自我因是邪恶和虚假,故是唯一阻碍神性的东西。这就是主的荣耀;对祂的敬拜是为了这个目的而存在的。为了自我的荣耀则是由于自我之爱而存在的;但天堂之爱不同于自我之爱,正如天堂不同于地狱,神的爱更是无限不同于自我之爱。
目录章节
目录章节
目录章节